來自于 1990 年盧巴維奇拉比的致詞。 “來自拉比的訊息”,充分引述國際盧巴維奇第二卷,第一期(90 年夏季),第三頁 隨著壓制性政權逐步解散並讓位給了道德醒覺的普遍趨勢,而且當此變化已席捲著全世 界時, 我們發現我們自己正處於歷史的一個轉捩點。 因此,這是一個適當的時候去思考這些變化的動態,從而吸取鼓勵和指導來充分發揮它 們的效應。 在解釋創世紀的目的時,我們的聖人說到神,就是那眾善的本質,因祈行善的渴望而創 造了世界。 就如詩篇 說到:“天主善待萬物,他的慈愛庇護他所造的一切。” 因為正如至善的本 性,本是向其他的事物行善一般,宇宙的創造是一種至善的神聖表達。如此,宇宙與一切 生命承受來自神的至善至聖的恩典。 因此,發生在這世上的所有事情,就算是明顯地惡劣,例如自然災害,最終必定會有救 贖性的善果. 同樣的,基本上渴望行善的人類,存在他心理的負面傾向,只不過是神所設計的機制,俾以 建立自由選擇。 因為,如果神創造一個完全並僅有至善的世界,而不需人類的任何努力即可以實現它,那 將會造成人們對善不會或只有少許的珍惜。 有鑑於此,重要的 是需瞭解到,當一個人與邪惡鬥爭時,不論大至世界性的層面或是在個 人的內在自我,其所用的途徑不應該是對抗。 相反地,應該是強調在人民和世界裡何者 為善,並將正面的善積極地突顯出來,使其善取代邪惡,直至邪惡最終消失。 雖然神創造世界並給人類自由選擇,但他也給了我們所需的工具和我們需要的引導以鼓 勵我們選擇善:那就是神聖的道德準則,一個先於所有人類例律的準則,而且也是唯一 超越時間性,並可普世適用,以達至善與道德的文明。這神聖的準則,稱為諾亞的恩典七 律,此對善的建立一個客觀定義–一個適用於所有的人的規律。 因為近代的歷史已證明, 基於人類對善的思想所建立的道德規範,是相對的,是主觀的,並且基本上沒有勸說力。 何況,教育工作者和執法人員非常清楚的是,無論是以恐嚇或是以處罰作為威脅都無法 […]